《农村初中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开题报告靖宇县濛江学校王梅英一、课题阐释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对个体的成才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来,部分农村初中生义务教育中断,流失严重。据调查显示,我省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平均辍学率超过40%。大量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流失到社会,直接阻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后劲。并且,“早流”的青少年群体因缺少“抗体”和抗“病”能力,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病毒”感染,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因此,探究农村初中生的流失原因,找出治理对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社会课题。二、研究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初中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有利于控制学生流失,保证农村初中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提升其整体素质的可行性对策。三、研究内容本课题以教育为切入点,分析应试教育、读书无用论、家庭教育等外部因素和农村初中生心理等内部因素对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影响。针对导致农村初中生流失的教育根源,提出了增加教育投入、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控制农村初中生流失的教育对策。同时提出这些措施的实施必须有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统一认识,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四、研究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12月)采用调查法,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组建课题组,通过考察、咨询,查阅资料等,设计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并把研究任务落实到课题研究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对当地初中生的学习及思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2、实验阶段(2007年3月——2009年12月)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本校所立课题,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3、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采用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收集、整理各项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五、参加人员及条件保障1、参研情况课题组主要成员有15名,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中教一级教师5名,副校长一名、教导处主任一名。2、条件保障研究的必要性——濛江学校地处靖宇县东部,离县城较近,学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对该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研究人员素质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相关部门的业务领导、班主任、骨干教师等,有很强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教育局高度重视——教科所王培全所长多次亲临我校,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行跟踪指导;课题组研究实践所用经费全部由学校筹措满足了课题研究的各项需要,有效确保了课题探究的顺利进行。六、实施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调查原因时,要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真实、科学,提出相应的教育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等。2、渗透性原则。学校的教育应与家庭教育内容互相渗透,青少年人文思想的教育要努力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德育活动有机结合。3、整体设计原则。控辍保学工作应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七、实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梳理并统整教育资源,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在整个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向善、向学的良好风气;建立校园文化展览室,刊印校园刊物;融德育教育资源于校本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举办文艺演出,开展好校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