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地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初探甘肃天祝一中李自新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试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文科生地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形成一些地理学困生的原因1、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升入高三后,就进入第一轮复习,由于学生初高中知识断层,初中学生无条件或无时间去学习,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再者,大多数学文科的学生本身就是学困生,虽然学生接受学习的能力并不弱,但对学习地理的自然科学方面已经不感兴趣,怕苦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放任自流,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从而形成一批学困生。2、社会和家庭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和不良的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有缺陷,父母离异或有一方或双方亡故;父母管教失当,或娇生惯养,或期望值过高;家庭学习环境恶劣或经济困难;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物质超前消费,追求享受、孩子无心向学,家有田地的农户或有摊点的个体户,农忙时不少学生被拉回田地中做辅助劳力或帮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3、现实原因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学困生的直接成因。4、学科原因地理学习与其它科有所不同,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死记,有的需要理解记忆。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而一部分学生往往在上课时,机械听课,只听不记忆,不思考,甚至打瞌睡,做小动作;复习时,只看书,不动笔去做,思想不集中,有时半天也没有复习完一页课本的内容;练习时,懒于动脑,抄袭作业。这种刻板僵化,完成任务式的,不愿下真功夫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二、转化地理学困生的对策1、情感渗透、激发学习兴趣是基础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011年我省采用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适当采用电教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插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标语上书:同学们好。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老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我国最早建立的南极科学考察站是中山站吗?”“北京的四合院多为南北走向,请问,它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还是西南角?”“公元18世纪,庞贝古城被人们从千年堆积的火山灰下发掘了出来。当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后把这座城市埋葬了。请问,庞贝古城是在西西里岛吗?“等等。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再如:讲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和地球的“温室效应”、“酸雨”和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飞船结合起来,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体会地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比如对一个长期不完成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后进生,就不可能一下子将他变得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并且高三学生学习负担太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