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三味书屋百草园三味书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鲁迅及对其的评价,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4、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2、理解鲁迅久别故乡后,在颠沛流离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3、明白鲁迅对“朝花”“夕拾”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学习重难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3、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4、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过渡。5、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鲁迅鲁迅鲁迅纪念馆资料链接鲁迅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他企图用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鲁迅的主要作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中。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关于“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镜吾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馍,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三味书屋了解“私塾先生”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寿镜吾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了解景物描写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读准字音确凿()菜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