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型:单一目的:1、通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演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歌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2、熟练地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重点: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难点:抓住歌曲的演唱技巧教法:讲练法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1234︱5432︱1-‖mima135i︱531‖mimamima135i︱3i5>1-‖mimamimami5555︱54321-‖aeiou要求:舌根放松,唇舌动作敏捷,发音短促,轻巧而有弹性,腹部发出“哈哈”的笑声弹跳之感。技术要求:闭口音mi发音位置高,容易找到头腔共鸣,mi音很重要,是所有母音最容易产生头腔共鸣的音,声音像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然后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打开口腔送气出声,ma就在mi的箭头上发出,对找到开口音的正确共鸣位置很有帮助。技术要求:1、身体自然自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呼吸支点。2、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大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3、哼鸣时感到声音中的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抽鼻涕时的感觉。二、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描绘新时期牧民的安宁、舒畅的美好生活的歌曲,歌词亲切,消新展示了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旋律优美,安详却又饱含激情。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节奏匀称、稳健、旋律舒展、开朗,具有内蒙地方特色,仿佛把你带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B段为副歌,改为弱拍起唱,使平稳的旋律增添了律动感,它即表现草原风吹草低的起伏之势,又表达牧民喜悦兴奋的心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该歌曾获建国三十周年文艺汇演创作三等奖,及在1980年《歌曲》杂志优秀歌曲评奖中获奖,并作为世界优秀歌曲,被选入《亚太歌曲》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喜乐教材。三、歌曲演唱技术处理第一句551235i︱美丽的草原第二句3356ii656︱5---︱风吹绿草遍地花要求:打开口腔、喉腔、咽腔,抬手软腭,让声音从胸口“嗓子眼儿”贴着,咽腔后壁(咽壁)向上传递,在上口盖的中部产生共鸣焦点,随着发“j”高音,钦口盖向后面移动。A段演唱节奏匀称,没有强的规定,从B段开始,12·3·5mp歌曲演唱处于中弱,学生在此要保持气息稳定,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弱声不弱气。总结:这首歌曲要唱出牧民对美丽草原——可爱的家乡的赞美之情。四、学唱歌曲1、轻声哼唱曲谱,熟练为止2、纠正学唱中存在的问题3、按歌曲要求进行演唱五、课堂小结通过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分析演唱,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体会。课后请同学们背唱歌曲。课后记1、同学们在唱歌时,没有很好的理解,胸腹式呼吸方法具体的操作,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做得不到位。2、没有全面的调动、胸腔为,横膈膜和腹肌的整体能动性。3、胸部要自然,挺直,两肋应扩张,小腹略向回收,不能凸起,收小腹控制,在横膈膜处,复横膈膜的调节和控制。4、特别注意多看一些人体呼砐器官的医学解剖图,了解清楚发声各器官所处的位置,及声音的发音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