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秦汉以后,“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B.“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王阳明《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自然知恻隐……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人人皆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B.刻苦学习修炼,即可获得良知C.不用克己功夫,良知终不自见D.心中向往良知,日久自然可致3.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A.重经验B.重实用C.重自然D.重血统4.下图为苏轼的《寒食帖》,前七行,心境还比较平和,书写中规中矩,结字以扁平为主;随着情感逐渐向激越过渡,用笔也逐渐沉着痛快,字形出现正斜交替变化,用笔无拘无束,率意奔放;书到后面,越发恣肆挥洒,特别是“哭塗穷”这三个字,字形猛然放大,产生了令人心惊胆战的视觉冲击力。对该书法作品认识正确的是()A.书写富于变化,利于抒发感情B.雄放洒脱,深厚深沉C.圆润纤细,布局均匀D.字形大小不一,书写毫无章法5.马克思认为希腊文明具有“永久的魅力”,德国学者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古希腊文明的这种深远影响,最主要的体现为()A.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迹B.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C.凝聚公民意识的直接民主形式D.保障民主政治的陶片放逐法6.“路德把新约(基督教经典)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让懂德文的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对圣经有自己的理解。”马丁·路德这样做的目的是()A.传播基督教义扩大信徒基础B.揭露教皇骗局反对宗教信仰C.宣传主权在民提倡理性主义D.打破教廷垄断主张思想自由高二历史第1页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宣教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世幸福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8.启蒙运动中的一位思想家认为“在民主制度下面,既然每个公民都参加立法,那么国家最高权力就是全体人民的总的意志的体现,从而使这样的权力只能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不致损害人民的利益。因此,只应加强这个权力而不应削弱或限制这个权力。”这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有直接冲突()A.伏尔泰B.康德C.孟德斯鸠D.卢梭9.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10.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A.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民主C.争取国家独立D.实现个人自由11.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