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剑阁县高池小学梁红琳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结合老师的指导自主感悟和内化的。遵循这样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在读的过程中促进理解。通过研读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通过朗读感悟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般的感情。3、学习作者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种真挚感情具体化、真实化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学第二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1.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学习要求是什么?二、导入本组课文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身的爱憎、自身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三、导入新课1.老师上网的时候发现美丽的春城开展了一次网上评选城市名片的活动,这城市名片说简单点,就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结果呀,一种叫做红嘴鸥的鸟从五十多张的城市候选名片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了昆明的城市名片。老师就很奇怪,昆明人为什么就如此钟爱红嘴鸥呢?原来红嘴鸥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年冬天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往昆明的翠湖,与那里的人们来一场美丽的约会,昆明人足不出户就与海鸥亲近的乐趣。而昆明市也由此成为了我们国家唯一一座红嘴鸥栖息的城市。红嘴鸥应该说就是昆明人的骄傲,其实红嘴鸥的到来和一位老人还有很大的关系,想不想继续听故事。2.揭题,板题3.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座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老人的塑像。(课件出示)在你的心目中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你说。4.故事里的老人和你们大家想的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像这样全体市民自发捐款给一个普通人塑像在我们中国那是破天荒头一回,那么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四、整体感知(1)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五、小组讨论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哪几件事情?六、全班交流1.展示课前收集资料(1)老人(2)海鸥2.你能说说老人和海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吗?(文中原话回答)3.谁来说说: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哪几件事情?能用小标题概括吗?小结:课文就写了“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两件事.第三课时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1、多媒体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2、教师谈话: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这首歌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一个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那只被她救起的丹顶鹤,也因为再也见不到那个女孩,最终也抑郁而死。其实,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相信,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的心灵会再一次受到震撼。3、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二、小组讨论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老人与海鸥是一种什么关系吗?(亲密、父女)谁来说说文中描述了哪两个画面?课件出示:在“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这两个画面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令你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你勾画的语句。(2)抓住关键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全班交流(一)研读,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导语:老人不是一般的爱海鸥,而是像对待亲人一样的爱海鸥,那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你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亲人般的爱呢?预设一: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师:谁还想读一读?你来?师:读得多好啊!这是作者笔下的老人形象。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老人吗?生:有!师:的确,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张照片可以证明——请看,这张照片是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翠湖之畔拍摄的。他的名字叫做——生(齐):吴庆恒。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