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学习小组建设一、分组策略(一)、分组要求——结构的合理性1、小组人数: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展充分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2、异质分组: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各种情况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为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二)、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性小组内根据需要,一般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各一名,实行分工管理。开始的时候小组长一般选择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经常教导学生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二、小组管理策略(一)学生规则(1)职责轮换:各种职务可以轮换。职责轮换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提高合作兴趣,用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2)职责挂牌制:便于职责明确和教师掌握学生分工情况。(3)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4)小组交流程序: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楚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症结是什么?该问题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思想?(5)学生提问内容:要交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小组内有疑义,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蕴含思想方法的问题。(6)限制机会制:对特别强势的学生进行发言限制,如每节发言不超过3次,迫使学生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水平的问题发言,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同学。(7)动态管理机制:①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②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互轮;③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8)一帮一落实制:每对学生强弱结对子,在学习中落实目标达成情况,纪律情况。通过以上规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二)、教师规则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应进行认真观察和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指导。(1)每节课都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2)要保证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做到:自主学习不充分不交流,小组交流不充分不展示。(3)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小组讨论能顺利的开展,不在无意义的环节上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出现混乱时,教师应及时干预与纠正。(4)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认真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并布置扩展提升类的学习任务。(5)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情况,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实践证明:初始阶段,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6)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三、小组学习策略(一)存在的问题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个别学生学习效率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