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强化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两者同生同构,相得益彰。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等词,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读题存疑,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齐读课题。2、教学“守”:拼读“守”。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能望文生义。“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这里是守着什么?(守株)3、教学“株”、“桩”: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株”就是树桩。(板书:树桩)“株、桩”都是形声字,左表义右表声。4、理解“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着兔子。5、看课题质疑:为什么守株?怎么守?守到兔子了吗?6、读三五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由课题生发的问题。计意图:此环节,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组织识字教学。落实双基;围绕课题展开质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并且对读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一堂课紧紧围绕这三个话题,保证了对话的有效进行。]二、读文探疑,意文兼得(一)研读“怎么守”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从此(cǐ)他丢下锄(chú)头,整天坐在树桩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zhuàng)死在树桩上。拼读生字,读通句子。1、比较句子: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2、引读: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学生读: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太阳高挂,种田人还是一(学生读,内容同上);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学生读。内容同上)。[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读理解“整天”,一个从早到晚整天坐在树桩旁傻傻等待的种田人的形象就浮现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到要去寻找原因,以疑促学。](二)研读“为什么守”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cuàn)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拼读生字,读通句子。1、比较品味“窜”。如果不用“窜”,还可用什么词?笔直地向前跑、向前冲能叫“窜”吗?想象一下,是什么原因让野兔这样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2、对种田人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种田人又是怎样想的?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喜洋洋)朗读指导: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请男孩乐滋滋地读读种田人心里想的这句话。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请男孩乐滋滋地再读一读。种田人越想越美,越想越乐!全班一起读一读。3、小结: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设计意图:想象野兔撞死的原因,明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是非常偶然的,不露痕迹地指导而又层层推进地朗读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实在太可笑。](三)回读“怎么守”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1、“从此”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为什么是“丢”而不是放呢?(放在一个地方,以后拿来用。丢是扔得远远的,不知扔到哪儿去了,他压根儿不想再拿起锄头了)3、想象说话: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捉虫……)是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