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察孩子什么是观察国际形势: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指导性文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纲领明确把观察作为幼儿园教师入职的必修课,同时,极力倡导把观察儿童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引导幼儿园注重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从而立足观察提升幼儿活动的质量。国家政策:1.旧《幼儿园工作规程》早已提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和得到务实贯彻。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的颁布,才真正意义上对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出明确信号:明确观察、了解儿童是幼儿园教师的最主要的专业能力。为什么做观察学前教育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明确提出了幼儿教师的六大基本专业能力,观察能力是首要能力。他指出“我们的师范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而长期使用购置的课程导致教师忽视观察,大量的时间付出也让一些教师忽视观察。实际上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看不透的书。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观察的作用1.通过观察把握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2.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3.通过观察了解幼儿是如何学习的4.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经验的获得5.通过观察有效指导教育活动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读懂儿童的第一步,是我们开展活动、支持儿童的第一步,是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第一步。如何观察幼儿1.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和内容观察目的:为什么观察?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依据怎样的理论背景分析?观察对象:幼儿:个别幼儿,一组幼儿,全体幼儿。教师:教师的个别问题,教师的共同问题。观察内容:生活活动:入园、进餐、睡眠、盥洗、离园游戏活动:晨间活动、区角活动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儿童行为观察”是指在自然情景下,借助一定的观察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并展开客观分析的过程。所以它的本质和要点在于教师要通过观察看见和看懂儿童:第一,看懂儿童“现在的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个体特征(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学习风格等)、相同经历时不同孩子间的差异;第二,解析儿童行为背后的意图:当下的内心感受与可能的发展需要;第三,根据观察与解读,对后期教育跟进(包括课程与教师行为)做预设。”2.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直接观察:不借助仪器,靠教师的自身感官来进行,应用比较简单,但人的视野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借助仪器,如录音、照片、录像,可以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精确的观察,可以反复研究资料。参与性观察:教师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在活动中观察。优点是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犀利活动和动机非参与性观察: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只是旁观,观察比较冷静客观。教师可以采用录像的方法观察自己,尽管介入了幼儿的活动,但可以客观地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和幼儿。有结构观察:对观察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结果适于量化统计和处理。无结构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可以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对象而不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定期观察:对幼儿的行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做观察。追踪观察:对某一个被观察对象或某种现象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连续性的发展资料。3.观察记录与分析(1)定量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及记录时间取样法:是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对象的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事件取样法: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等级评定法: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后,用等级评定量表对观察的时间的特征加以评定的方法。频率记数法:在观察记录中对确定的行为发生的频率记次的方法。实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