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B.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D.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故D项符合题意。2.有学者评论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个中欧大帝国解体了,历经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消失了,其实,在投降前夕,各民族就已起义,分别成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宣布脱离帝国。下列国家属于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是()A.保加利亚B.罗马尼亚C.希腊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欧大帝国”“成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可知这个帝国民族众多,矛盾尖锐,又位于中欧,还独立出很多国家,所以这个帝国是奥匈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是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故D项正确。3.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印度独立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结束,故A项不符合题意;印度独立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体现D项,故排除。24.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答案:B解析: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都是亚非拉国家的领导人,都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或半殖民统治,因此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B项正确。5.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者入侵非洲大陆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浪潮首先兴起于北非。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非洲出现独立浪潮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殖民国家B.冷战的牵制C.非洲人民独立愿望强烈D.联合国的保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参战各国受到战争的重创,再加上非洲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浪潮,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浪潮的出现,故A项符合题意。6.“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他”指的是()A.卡德纳斯B.赫鲁晓夫C.甘地D.桑地诺答案:C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其中与印度文化重建相符的是()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B.文化上发扬传统文化C.实行中央集权政治D.确立甘地思想为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独立后的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实行政教分离,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故A、C两项均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印度在文化上注重发扬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受到侵略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生存竞争活动则在另一层面上反映出来。亚非拉各国既然被相互竞争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纳入国家竞争机制,它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努力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这种生存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日渐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3——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进步作用,它唤醒了民族觉醒,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更高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精神条件。——摘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