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教学教案五(5)热依汉古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每一句的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一、导入新课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板书课题。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老师姓刘,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1、学习文言文,朗读很重要,你们会读吗?先请大家打开课本48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板书:读)2、指名读。第一次读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正音:“为、应”。3、听老师读。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出示课文,生自由反复读读。男生读,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齐读。4、大家读得很好。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板书),把文言文的字词变成一句一句的话来理解。(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自学课文。要求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知道了课文大意,你能告诉老师你读懂哪些句子的意思了吗?(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聪惠:聪明有智慧。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同一个意思。师:“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甚:很。我们班的女同学很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他的朗读声非常动听——“甚动听”。师:一个“甚”字把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谁来读读这一句?预设评价: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1(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知道孔君平是谁吗?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其”在这里是“他的”,“他的”指谁的?(你怎么知道?联系上下文来学习古文,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3)为设果,果有杨梅。(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谁给谁端来了水果?(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此”指的是什么?(杨梅),你怎么知道的?君家指谁家?君家和下文的夫子家都是尊称,夫子家就是您家(孔家)。(刚才几位同学都懂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真会举一反三。)(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应声”指的是:不假思索,马上“未闻”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家”和“禽”各自表示独立的意思,禽是鸟类。弄清楚了每句话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有滋味。3.现在老师来说意思,你们读准这句话好吗?4.增加点难度,我们用对歌的形式来读课文吧!怎么对呢?老师问,你们用文中的话来答。男生问,女生答。杨氏子何许人也?为何设果?孔如何曰?儿又如何曰?5.现在我们配上舒缓的音乐再来读课文,把古文的韵味读出来。四、咬文嚼字,探究生趣1、都说九岁的杨氏子甚聪惠,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找找原因。A、理解孔君平的话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