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时代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不同点前提周王室势力强大国家大一统国家大一统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基础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作用和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分裂倾向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过积极作用。④对后世各朝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理性思考】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说明其形成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矛盾及历史作用1.历程(1)秦朝确立: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这使皇帝既加强了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2)两汉加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重用身边的人,使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3)隋唐完善: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4)北宋强化: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从地方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增设参加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又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财政权大部分由中央掌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强化。(5)元朝发展: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深远。(6)明清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等措施的核心就是强化君权。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2.两对基本矛盾(1)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2)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是其基本发展趋势。3.历史作用(1)积极方面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2)消极方面①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提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这一制度空前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迈向近代社会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