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浙师大附中何通海2016.4普通高中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普通高中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思考与实践的思考与实践2一、对高中教育的现实思考(一)“供给侧”是高中教育改革的关键未来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现实需求:分数、升学;现实供给:越位、错位或缺位;课程、课表、课堂从“需求拉动”到“供给推动”3供给侧改革:以“科学供给”扭转“畸形需求”;以“创新供给”满足“动态需求”。在供给环境方面,适应时代变革需求。在供给主体方面,构建多头共治格局。在供给内容方面,提供类型多样课程。在供给方式方面,实施分层分类模式。在供给质量方面,完善运营监管体系。4顾明远(2011):教育要回归“人的发展”原点。张华(2014):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最后阶段,以培养每一个高中生的自由个性、促进每一个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二)“选择性教育”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5《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6刘希平(2015):改革,一直是浙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中,我们贯穿和体现了一个教育思想——选择性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在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不断选择中才能发现、才能实现。7(三)“选课走班”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回归教育的原点:尊重学生的兴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的原点:尊重学生的兴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回归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回归校长的办学:统筹课程、统筹师资、统筹资源。回归校长的办学:统筹课程、统筹师资、统筹资源。8首先从学生的选择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其次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第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的选择与学校的可能中建立学校教育新常态。。校长工作:课程统筹、师资统筹和资源统筹。在学生的选择与学校的可能中建立学校教育新常态。。9二、对课程改革的现实把握(一)顺应学生发展需求,着力建设学校课程102.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编制学科“课程纲要”一要读懂学生:关注人的发展;二要读懂学科;关注核心素养。113.满足多元需求,开设精品化、特色化的选修课程学校课程群((11)德育系列课程群)德育系列课程群((22)生涯教育课程群)生涯教育课程群((33)学术系列课程群)学术系列课程群((44)体艺系列课程群)体艺系列课程群((55)活动系列课程群)活动系列课程群((66)地方文化课程群)地方文化课程群((77)大学先修课程群)大学先修课程群1210个学科、4个学段的46个学程文本,总计约300余万字。4.顺应选课走班改革要求,建设校本化课程——“学程”13(二)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系统推进选课走班改革1.谨慎探索,分步推进全科全员、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改革(1)2012年11月始,局部科目、局部课时的分层选课走班尝试;(2)2013年9月始,部分班级(6个平行班)全科全员分层选课走班实验;(3)2014年9月始,高一、高二年级全科全员分层选课走班实践;(4)2015年4月始,高一年级尝试分类基础上的分层选课走班;(5)2015年9月始,附中特色的“二三四”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模式基本形成。14浙师大附中“二三四”走班模式“二”:二种班——行政班和教学班;“三”:三个层次——水平分层;“四”:四个阶段——时间节点。15“4”阶段“12”学段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第一阶段第1学段行政班教学行政班教学第二阶段第2、3学段分层走班教学所有科目同科并开分层教学第三阶段第4、5、6、7、8、9、10学段分类基础上的分层教学语数外同科并开分层教学“7选3”科目分类分层教学第四阶段第11、12学段分层走班教学高考科目同科并开分层教学162.生涯教育,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课程,学会选择生涯教育的“三层”“四线”三层: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四线:生涯导师,生涯课程,生涯渗透,生涯体验173.变革评价,立足大数据构建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