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为了真实掌握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现状,为今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确切的数据资料,根据《XX省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XX县区农牧业局组织人员对全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XX县区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汇总如下:一、前沿我旗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3650万亩,耕地面积11.2万亩,农业是XX县区的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等。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34万吨,其中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掉的接近一半之多,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本次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割方式和利用途径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我旗今后秸秆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立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及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主要对我旗玉米、小麦、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去向做调查,并根据此次调查工作问卷调查比例,确定了1个镇2个行政村为入户调查区域。即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和五支渠村。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10日至30日。二、XX县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1XX县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阴山横贯旗境内把我旗自然分为两个部分,山前狭长地带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山后地区是广阔的大草原,山前属于河套平原地带。旗内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5℃-6.8℃,日平均气温≥10℃的年积温2521℃,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220—3360小时以上,光能资源丰富。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山前河套平原地,无霜期可达145天以上。干旱少雨,光照强烈。全旗总人口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万人、农牧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47.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第1页共6页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辖2个苏木、3个镇、73个嘎查村,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同时,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建旗以来,我旗的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等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3.0:81.6:15.4;财政总收入完成150006万元,增长21%,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亿元,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68元,增长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5元,增长50%,两个收入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我旗再度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行列,排名第80位,较上年提升19位。同时被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和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评2为“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旗县”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旗县”。三、调查过程和数据处理我旗本次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严格按照《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文案调查、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讨论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充分利用已经有的农牧业相关调查数据结果。对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的规定,对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基本掌握了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的总量和利用现状以及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文案调查查阅我旗2006年-2008年的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农牧业部门统计台帐、气象部门数据记录以及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等相关数据资料,填写了此次调查基本情况表内容。(二)组织技术人员座谈讨论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2009年4月21日,我旗组织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植保、苏木镇分管农业镇长、村长等12个相关人员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利用、焚烧等情况进行第2页共6页研讨评价。通过座谈讨论,初步了解掌握了我旗秸秆资源现状,根据我旗实际情况确定了典型调查乡镇和自然村。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三)实地调查根据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位置、种植结构以及秸秆利用方式等的不同、技术人员座谈讨论及按总乡镇数量20%-25%的比例选取了1个苏木镇2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