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呼吸|前沿】大数据为你揭示什么样的微课、慕课最受欢迎2014-08-22中国教育报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是教师的职责之一。但是及时用上微课、微视频等新形式、新技术,很多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听讲,MOOC学生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是一条明证。很多开设慕课的教师都会绞尽脑汁地吸引、鼓励学生,哪怕只是多学一点点,也能让教师的成就感提升。最近有两篇分别基于coursera和edX数据的论文令国内学术界大为感兴趣:论文《HowVideoProductionAffectsStudentEngagement:AnEmpiricalStudyofMOOCVideos》由MIT的博士生、博士后,及edX工程副总裁共同撰写,分析了edX上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统计后得出:怎样的视频更吸引人。论文《EngagingwithMassiveOnlineCourses》由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教授合作,通过挖掘coursera上MachineLearning和ProbabilisticGraphicalModels两门课程各三次开课的数据记录,分析了最终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差异,以及如何提升课程论坛活跃度。两篇论文从课程制作和授课过程(运营)两个角度分析了如果提升学生的活跃度。有些结论显而易见,有些结论令人惊讶,对开课教师以及平台设计和运营都很有借鉴意义。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中小学与高校微课建设特聘专家、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特别将其主要结论摘录出来,并结合实践经验加以判断和评述,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MOOC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其分析,学到怎样录制更有吸引力微课作品的捷径。最受欢迎的特点一:短于6分钟的视频最吸引人微课之微在于其短小精悍,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视频最能吸引人?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分钟。所以,“微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分钟。这个数字挺难让人接受的,因为按多数老师的习惯,6分钟根本讲不了什么东西,15分钟都勉强。但和下一个结论联合分析,其实未必真做不到。2013年6月一项面向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参赛微课视频时长的数据分析表明:3-7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讲不清或视频编辑技术要求高。即87%以上的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分钟。其中75%的视频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则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最受欢迎的特点二:语速快很关键视频短小又要包容足够的知识点,微视频的语速也很重要。虽然统计数字表明语速和视频吸引力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当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单词,对应中文我估计少说得300个字时,无论视频多长,比较能获得更多注意力。原因很好理解,快语速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动学习者,让他更加专注。所以,教师越热情,甚至是激情,越能吸引学生。语速加快,讲授同样内容所需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产出的视频就可以接近甚至达到6分钟的建议长度了。只要录课前做好规划,让内容更紧凑,节奏更快,不说废话,不机械重复(学生可以自己重复看),剪掉“嗯”、“啊”等口头语,短小精悍的视频就有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同样内容的教学视频,越短,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这就是微课视频制作必须要求老师具备的“语言观”。微课视频大多数摆脱了在嘈杂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摄制的方式,而采用“可汗学院式”视频(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只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操作(一般用鼠标或手写板代替),而教师讲课时的头像和肢体动作不录进微课视频中。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甚至可以偏快,因为学生看视频时对于偏快偏难的地方可以暂停或重复观看)、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适当幽默风趣一点,能把电脑面前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吸住。最受欢迎的特点三:教师头像绝非可有可无微课十分短小,要做得精致,讲课教师的头像并非可有可无。对大于6分钟的视频,有教师讲课头像的和纯PPT、软件操作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