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牛学文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本质特征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教学测评等。本文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等谈谈自己的思考。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牛学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基二【2014】4号)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先行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就构成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本质特征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关于教学设计,当下说法很多,如讲学稿、导学稿、导学案、教学案,导学设计等等,其本质就是教师根据课标、学情等设计的学习方案或教学措施,是一个尚待实现的“蓝图”,它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教学测评等。下面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展开阐述。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它引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是学的目标和教的目标的统一体。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和导评三种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定教学目标,既要基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又要参照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素养条件,也要考虑教学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因素,但主要基点有两个:(一)基于课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确立教学目标的政策依据。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例如,“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课时目标的确定,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为依据,而制度自信又必须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可8课标修订专栏和赞同为依归,而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就是“政治认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基于这样的“政治认同”,我们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引述宪法序言或查阅党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上述教学目标不是知识、方法目标,而是偏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目标。(二)基于学情。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目标,使之更富针对性。学情是确立教学目标的实践依据。要仔细分析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弄清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习起点。例如,“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一课,一般放在高一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了解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①,对本课内容已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应该在理解“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问题上没有什么困难。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看问题的思维方法、立场和角度,也具有一定的怀疑、质疑精神。基于此,本课应着眼于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触动他们,引导他们作出一个理性的政治认同和感性的政治意愿。这样,根据以上课标和学情我们可以最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重温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2.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3.拥护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