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在学前教育中的妙用广汉市雒城九小曾友会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简短诗歌。它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和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歌如能恰当应用于学前教育中,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文字语言的愿望,而且能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启迪智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每一种儿歌类型都有其对应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提供丰富的儿歌类型,让孩子们通过多样的儿歌吟诵,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妙用儿歌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学前班的孩子都是刚刚从幼儿园来的,他们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和老师,来到新的学校,见到陌生的老师,心里都是怯怯的,有的小朋友甚至哭闹,不进教室。我充分发挥儿歌的优势,采用儿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儿歌“学前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夸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让小朋友渐渐消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很快与老师熟悉,高高兴兴来上学。我还尝试把上课的一些要求放进儿歌里,例如,上课铃声响后,我和孩子们一问一答:“小小手,快放好。小嘴巴,快闭上。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仔细。谁的眼睛亮?我的眼睛亮。谁的耳朵灵?我的耳朵灵。老师看谁最精神?是我是我最精神。”儿歌未说完,孩子们早已坐得端端正正准备好上课了。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富有节奏感的儿歌,增加了趣味性,不仅能够较好地组织教学,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而且淡化了教师对他们的规则约束意识,使他们乐于接受,这正是儿歌独特的魅力所在。妙用儿歌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小孩子天性好动,喜欢疯跑,追逐,下课铃一响,就像放风一样冲出教室,这种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编出儿歌“叮铃下课铃声起,收拾书本出教室;你先我后别着急,文明行走不拥挤。”来纠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每节课下课前背一遍“守规矩,不疯跑,我是听话的乖宝宝。”提醒孩子们慢走慢行;学习安全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遇见黄灯莫强行;先左后右看一看,一定要走斑马线。”和“小熊小熊好宝宝,内衣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孩子们既轻松地感受了儿歌的韵律美,丰富了语言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举两得。妙用儿歌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儿歌美妙而充满稚趣,因其短小、形象、语言浅显、明快、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而备受儿童喜爱。在学前教育中,儿歌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食粮,是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对孩子们语言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如:中秋节让孩子们学习“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心。”春节临近,教孩子们学习“噼里啪啦放鞭炮,鞭炮声声把春报。小朋友们开口笑,礼花满天多美妙!”在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让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说话不流利的言语流畅了。有了成功的体验,孩子们学习兴趣大增,他们把在学校学会的儿歌迫1不及待地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妙用儿歌强化孩子的数字观念在数学活动中,儿歌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字概念。初学数字1-10的写法时,利用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一只小耳朵;4像小旗随风飘;5像衣钩墙上挂;6像豆芽开心笑……”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孩子们就会迅速掌握数字的书写方法。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可以强化孩子们的数字观念,帮助他们掌握数序,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思维敏捷度和反应能力。“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进行的,可以让他们懂得了月份的排序和荷花开的月份。有了儿歌的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时就会感到轻松愉悦,学得快,记得牢。妙用儿歌激发孩子的英语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前儿童来说,说唱儿歌是他们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将儿歌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