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取得的学位最多的学者是谁吗?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有这样一位母亲,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我的母亲胡适关于母亲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成吉思汗)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莫泊桑)激趣导入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ɡ),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学者。胡适故居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引起很大反响。胡适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胡适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②抓住关键句、段。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④理清文章结构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仁慈:慈爱慈善。字词疏通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质问:责问。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字词疏通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4):作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5-12):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分三层)第一层(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慈母兼任严父。第二层(8-11):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宽容隐忍的性格品质。第三层(12):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感谢母亲。整体把握请从文中找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再读课文文中为什么说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课文主要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谆谆教导,严格督学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责罚严厉,教我做人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文章围绕母亲写了这些事件: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感情的话。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认真、刚烈,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