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地盘”纠纷六幼霍婷观察背景:搭积木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一件挺有趣的事,那些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弓形等几何形体,经随意拼接、摆弄,就可以变成各式各样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和熟悉的游戏情景。一天早饭后,鸣鸣叫着涵涵一同进入了建筑区。观察实录:(一)鸣鸣首先拿了一块积木放在区域的中间,说:“我要搭海盗船,星期六我和爸爸做了,特别好玩。”涵涵说:“我要搭长长的大桥。”他们都把积木搬到了中间。涵涵站在那儿不说话,鸣鸣看着放在地上的积木说:“我在中简搭,你让开点。”涵涵说:“不,我要搭大桥!”看到建筑区发生“地盘”纠纷,我走过来说:“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但是中间地方不够怎么办?”鸣鸣想了想,高兴的说:“我想到个好主意,我们一起搭个游乐园吧!”涵涵说:“那我的大桥呢?”我问到:“涵涵想想看,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鸣鸣先说到:“有旋转木马、滑梯”涵涵紧跟着说:“有小桥、蹦蹦车、大门”;鸣鸣说:“要不你搭小桥,我搭海盗船咱俩一起建个游乐园,行吗?”涵涵同意了并一起商量摆法。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却又无法解决,导致游戏停滞不前。我及时的介入,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拓开了幼儿更多的想象。当幼儿不知如何合作时,我又有目的的通过提问,施加教育影响,引发幼儿大胆的思考、想象,让两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入进去,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这时二人协商的过程,就成为幼儿锻炼的机会;而我的两次介入,满足了需要帮助的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的需要,是适时的、也是适宜的,更是一种支持性的介入,而并非是干预性的。在活动中,幼儿产生了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鸣鸣和涵涵在“地盘”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既坚持了各自的主意又不放弃活动,说明大班孩子自我意愿逐渐增强,活动自主性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合作活动中,能够分工协作,有一定的计划意识,鸣鸣能力强,同伴听他的主意,服从他的安排。(二)第二天,鸣鸣和涵涵又来到建筑区,想要继续昨天的游戏。这时,鹏鹏在涵涵的旁边搭起了楼房,在取积木时过来过去,碰倒了涵涵的小桥,他不高兴的喊到:“别从我这儿过!”鸣鸣走过来看了看,对鹏鹏说:“你换别的地方摆大楼,行吗?”鹏鹏一脸不情愿的说:“我刚摆了一会儿,不想换”;鸣鸣看着着急的鹏鹏说:“你先当运积木的,一会儿我再和你一起搭大楼。”涵涵说:“我们要的积木请你来运怎么样?”鹏鹏乐意的点点头。大家完成各自的建筑后,鸣鸣又和鹏鹏一起搭好大楼,就这样,漂亮的游乐园搭好了,我同小建筑师们一同欣赏快乐的杰作。分析:留出空间,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没有急于介入,而是大胆让幼儿经历挫折,有意给他们造成短时的焦虑,使幼儿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促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激励幼儿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鸣鸣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处理了矛盾,既解决了一场争吵,同时,也使鹏鹏和涵涵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互相谦让。措施:1、创设有利于合作交往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如:允许幼儿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并与同伴共同商量怎么合作玩;让幼儿自己安排值日生工作,合理分工做值日;有目的的投放需要幼儿合作才能游戏的材料、玩具。2、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往与合作的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学习请求,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寻求别人的帮助;学习轮流,和别人一块玩的时候会等待,直到轮到自己的时候才玩;在发现别人需要帮助时会帮助别人;会参与集体活动的讨论,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幼儿自己尝试解决冲突。3、《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养成对他人,对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多开展有关这方面的活动,多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启发幼儿,培养幼儿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