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人:浏阳九中张小莉旷世奇才黄庭坚辛弃疾苏轼字号乌台诗案子瞻、东坡居士。词:“苏辛”诗歌:“苏黄”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听朗读:1、注意读音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作上下片的主要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周瑜的丰功伟绩词人的感慨。具体赏析上片:写赤壁之景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空间上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将怀古之情置于和人物的活动放在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中,视野旷达、气象非凡,为全诗定下豪放的抒情基调。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为下片风流人物周瑜做铺垫。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析手法)(明情感)“乱”表现出岩峰错列,“穿”直插云霄的态势;“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波涛汹涌奔腾,“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颜色,“千堆雪”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用夸张比喻手法绘形绘声绘色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豪迈奋发的心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过片(过渡句)承上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赏读下阕1、描写周瑜的句子的有哪些?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分析以上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写周瑜年轻有为英俊潇洒从容儒雅才能杰出足智多谋在“千古风流人物”中,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3、问题思考:周郎周郎二十四岁二十四岁幸福美满幸福美满英俊儒雅英俊儒雅东吴都督东吴都督功成名就功成名就苏轼苏轼四十七岁四十七岁三十丧妻三十丧妻早生华发早生华发团练副使团练副使功业未成功业未成对比感伤人生如梦豪放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受儒道影响,所以他既积极进取,又消极逃避现实,这首词正好表现了他这种复杂的人生态度。上片写赤壁美景时情感豪迈,下片写出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豪情,同时又在对比中自我感伤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然而他又没有一直沉浸在感伤失意之中,而是用祭奠江月的洒脱举动将自己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体现了一种旷达的情怀,反映了苏轼宽阔的胸襟。失意旷达5、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感情奔放格调豪迈意象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写景:写人:理清结构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念奴念奴娇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1、弄清史实、典故。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知识总结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3、品味技巧手法。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住宅区。②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故名。东晋太宁二年(324)以后,以船舶连接而成,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③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1)作品主要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的情感。(2)这首诗所用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拓展练习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