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练习题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镝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厘米。B3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4、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大后变小。5、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6、在图12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7、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厘米,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烛焰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厘米。B15厘米。C20厘米。D30厘米。8、物体距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9、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厘米B、大于20厘米C、小于10厘米D、小于20厘米10、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距凸透镜16厘米且位置不变。在图中,光屏上成的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11、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8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找到倒立、放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9厘米B、20厘米C、18厘米D、10厘米。1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5厘米,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15厘米处,所成的像是()A缩小、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实像。C放大、倒立的实像。D放大、正立的虚像。13、凸透镜焦距为20厘米,主轴上距焦点10厘米处的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一定是()A正立的B倒立的C放大的D缩小的14、我们可以看到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这是花脉的()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正立缩小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1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6、下列关联正确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ABCD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1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19、请根据你所学习的光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所有光学元件都是利用光的折射来成像的B.在生活实际中镜面反射比漫反射更为常见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20、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1、下面是小婷为教材插图配的解说词,描述正确的是()2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