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不倒娃活动目标:1.探索不倒娃不倒的原理,感知重量所在位置与不倒娃不倒之间的关系。2.乐于设计和制作不倒娃,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不倒娃玩具若干,塑料球,废旧乒乓球,橡皮泥,小石子,透明胶,纸杯等。活动重难点:重量所在位置与不倒娃的关系活动过程:1.以“玩一玩”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提供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玩,提问:“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它为什么不倒?”自己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和发现,说一说娃娃为什么不倒?自己发现了什么?2.引导幼儿将玩具拆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秘密,并讲述自己的发现。使幼儿了解不倒娃内部结构和不倒的秘密,如:玩具的底部是圆滑的半球形、玩具下面有重物,上面轻下面重等,。3.引导幼儿制作不倒娃。鼓励幼儿思考、设计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不倒娃、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等使幼儿形成自己的制作构想,教师可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和设计画出来。(1)引导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制作。(2)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制作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难点,重点指导幼儿选择哪种材料当底座、放哪种重物、放多少合适、怎样连接娃娃的身体和底座等。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允许其不断尝试,使其从不断地探索中、从结果反馈中调整自己的认识。如果幼儿制作的娃娃站不起来或晃动的幅度过大过小教师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发现原因,进行调整。也可以以建议的口吻引导幼儿选择其它材料再进行尝试。(3)最后,引导幼儿用彩笔画出娃娃的脸或进行简单的装饰等,也可以给自己的娃娃起个好听的名字。4.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制作经验,逐步完善制作内容。教师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如:说一说自己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想怎样改进?活动中教师还要特别引导幼儿发现同伴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学要改进等,帮助幼儿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5.活动延伸:将材料投放科学区,幼儿在活动时可以继续制作不倒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