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促进特殊幼儿社会化发展来源:特教之窗管理员发布日期:2014-03-25浏览次数:470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顾蕙蕙学前阶段是残障幼儿社会化行为形成和发展时期,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化的发展对幼儿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游戏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智障幼儿具有发展弛缓、主动性差、注意力、持续活动能力弱等特点,因此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对智障幼儿来说更为重要。本实践中主要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通过运动或身体游戏、物体游戏、装扮性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进行教学。虽然一些活动幼儿较难主动参与,但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让儿童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这些生存内容。幼儿的障碍会影响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及在游戏机会和活动中的收获,因此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为吸引儿童教师的动作语言表现要夸张,还要提供必要游戏指导及辅助性的技术和器材,以帮助幼儿学习或表现特定的游戏技能,从游戏中获益。一、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把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动作的表现去建构经验、获得发展。体育游戏比其它游戏具有自身的规则要求,如:游戏“听铃声走走”幼儿跟着老师便走边念儿歌“走走走,跟着小铃走走走;找找找,找个位子坐下来。”当幼儿听到老师念完儿歌最后一句后才能马上去找位子坐下来。又如游戏“小兔吃青草”老师念儿歌“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迟迟嫩青草,竖起耳朵听一听,是不是狼来了”,当幼儿听到老师发出的指令“狼来了”才能四处逃散。幼儿只有听懂老师发出的指令,自觉遵守这些游戏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我让幼儿从游戏中认识到:规则是游戏的保障,人人都必须遵守,从而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培养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二、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因此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必须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我们所开展的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社会认知的基础上的,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家庭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最亲最熟悉的,对爸爸妈妈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娃娃家”的游戏中陆韵云、蒋亦琪小朋友会“煮饭、切菜、喂小猪娃娃吃饭”等等.。为了让孩子们更能溶入角色进行游戏,老师在游戏的区域里为幼儿提供了”电视机、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等,在反复扮演角色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新的社会认知,从而促进了社会认知的发展。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建构游戏活动创设了一份相对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的社会认知系统不断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还是以“构建高架桥”的主题活动为例。在幼儿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就已经在给自己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很多的情况下,构建“高架桥”的过程是由几个幼儿合作完成的,然后共同分享活动的成果。同样体育游戏也为幼儿的协作与交往提供了机会,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协作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如:游戏“炒黄豆”,如果搭伴的幼儿没有互相协作握住体操棒,就不能完成翻跟斗动作;“一列火车长又长”没有大家共同协作,就不能组成火车。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力量,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游戏都能激发幼儿的协作精神,我在游戏活动中多提供需要幼儿协作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互相协作的乐趣。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的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体育游戏对发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独特的作用,它需要开动脑筋、发挥智慧,需要运用跑、跳、平衡等动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