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基础教育的新思考林万春美国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师职后教育等都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校现代化管理、教师培训及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一、观察与感受(一)学校自主管理模式。美国中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学校行为主义”模式,即学校作为自我、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权。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更没有全国统一考试,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均表现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发展要求。校长可根据其办学理念、地域特点或地方经济优势聘用教师,自主选择并设计学科课程,还可根据教师智能结构选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地方教育当局平时不干预学校行政事务,但每四年要对所辖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对社会公布。对办学绩效差的学校,地方教育当局有权提出黄牌警告,三年后复查,仍无改进的,则解聘校长。这种自下而上,上下一体,地方调控,学校自主的管理模式既调动了校长求新创效的积极性,同时又保证了学校发展的方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的个性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二)班级设置与课程设置。美国中学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最高也不超过25人。教室里的桌椅的摆放成“组”不成“行”,常常是几个学生的课桌围在一起,以便相互之间讨论学习,教室内布置得很有个性,有书柜、学习栏、电脑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没有班级建制教室,只有学科教室。如数学教室、美术教室、外语教室、历史教室等;教室只供学科教学使用,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学分要求进行选课学习,因此往往一个教室里面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贴近生活。即课程为生活、生存、发展服务,中学主要开设有英语、数学、外语、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习(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及职业教育等课程。除此之外,还开设有丰富多彩的非核心课程即选修课各校的校长对这些课程的选择与编排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教师则亦以自己个性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常采用问题、讨论和总结的程序进行教学。教师首先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告诉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提升。美国的中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教育注重鼓励,在肯定其长处的前提下提出更好的建议,使学生始终充满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中学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校在设置选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开设写作课、外语课、驾驶课、机器操作课等个性特长课,同时在学习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让学生自主选课学习,学校聘请有关专业人员或专家为学生上课和指导,尽可能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还开有其它辅助课程,如电脑、驾驭、机器操作、建筑设计、绘画、乐器、摄影等课程。这些辅助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修,旨在帮助学习一般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如洪堡郡的麦肯1雷威尔高中,为利于爱好游泳和跳水的学生发展,学校除了免费提供场馆之外,还聘请有关专业人士帮助训练。因此有不少学生在游泳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四)寓教于室外活动之中。美国中学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贴近生活”的基本要求。美国中学的活动课比较有意义,常寓教于活动之中。同时,各学科老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经常把课堂拓展到校外。如上艺术课,学生常到博物馆参观,上科学课则到一些科技公司见习,上地理科则带领学生到山区考察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畅想未来。在这些活动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