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潜江市杨市小学蒋万琼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一)”。二、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是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本节课从创设分苹果的生活情境引出问题,从生活中“半个物体”的数学表示方法引入分数,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认识典型分数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他分数,通过直观的操作,形象的思维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五、教学具准备:PPT,各种形状纸片,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分一分的游戏(板书:情境图课题分一分(一))活动1:出示情境图,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重温平均分,知道结果可以用整数记录。)1、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中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请问平均每人得到的苹果个数可以用多少来记录?2、生可能回答:平均每人得到1个,可以用1来记录分得结果。活动2:出示情境图,1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活动目的让学生体验分的结果不够1个,不能再用整数来记录分的结果了。)1、请大家接着看,画面上还有几个苹果?2、生:1个3、请问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还能得到整个的苹果吗?4、生可能回答:得不到。5、那平均每人得到多少呢?6、生可能回答:每人得到这个苹果的一半。7、说明我们现在只能用“一半”这个词语来记录分的结果。(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与读写方法。】活动1: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活动过程: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分不到1个的情况,有些时候就会出现“一半”,“一半”究竟是多少呢?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一半”的含义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对“一半”的理解?(代表交流)3、下面请大家把你对“一半”的理解用数学中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动手吧!(独立表示)4、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展示表示方法)5、引导学生观察画图方式表示的提问:这些表示“一半”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6、生回答并引导归纳:共同特征:平均分,分两份,取一份。7、“一半“除了用画图表示,还有什么方法表示呢?生可能回答0.5,你是怎么想到的?生可能回答,此时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能表示“一半”?(因为也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取一份。)如果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借此引导,一半可以用表示,就可以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取其中的一份。8、师:看来这个数学符号也具有表示一半的三个特点,所以“一半”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9、对比以上的表示方法,提问:大家觉得哪一种表示方法更简便一些?为什么?10、既然同学们都一致认为表示“一半”更简便,谁能说说1/2表示什么?1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像这样的分数。(板书:认识分数)12、既然大家对有了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再回到分苹果的画面,平均每人分到这个苹果的一半,我们还可以说成?活动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意义的理解。)活动过程:1、学生独立完成作业。2、展示学生作业。3、通过其中一份作业:提问:第四幅图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生1可能答:不是,因为从图上看不是平均分。生2可能答:是,因为这两部分的面积都是2格,他们的面积是平均分的。4、师归纳: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平均分不仅可以是直观的从图形上分,也可以是从数量上分。5、对比作业提问:为什么这几个同学作业中涂得不完全一样,却又都能表示每个图形的呢?活动3:用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活动目的让学生结合学习过程,自己动手用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