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级材料)主备人:夏浩彪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又因本文是第八单元首篇文章,教学时,一是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让学生仔细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教学目标1、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2、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并通过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及“美丽”的涵义,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体会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3、通过细致品读,了解文章用较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受到启示与教育,并从中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四、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德国,对季羡林有个初步的了解。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年月日第周星期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大千世界,五彩斑斓。在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然,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起,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1.你了解德国吗?学生交流。2.教师介绍: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广袤的原野,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3.揭题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三个画面。1.让我们用心地朗读课文,努力读准读通课文,然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个画面?2.交流三个画面: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了美丽的景象。相机检查词句:(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准读通,初步理解: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三、细读课文,凸现美丽景象。1.细读课文,画出文中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2.交流后定格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凸现美丽景象,感受温情浪漫。(1)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琢磨感悟,深入体会景色之奇丽。师:请大家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情景;“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的壮观景象;窗连窗、街连街的无边景色;如入山阴道上的美妙感觉。)(2)教师相机引读。(结合上一步骤,顺势引读)师引读: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师:那缤纷绚烂的景象带给人们多少的美丽和愉悦啊!师引读:瞧,这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男生接读。师引读:那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女生接读。师:漫步在山阴道似的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尽是芬芳和清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把这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