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哪些反映了他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园田居(三)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陶渊陶渊明明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奔走逢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自主疏通文意,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2.2.了解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3.3.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贵”的精神风貌。一、初读要求(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感情3、初步了解文意Next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shāng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piáolǚlóuyú检查预习检查预习翻译要求:重点字词——准确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一些简单句式会意:领会书中的意思辄:就,于是萧然:空荡,空寂晏如:高兴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形容心情急切样子(汲:取水于井)俦:朋友、伴侣觞:酒杯Next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杂然相许(赞同)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许去曾不吝情去留(离开)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认为)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颇示己志(志趣)志其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判断句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倒装句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省略句::闲静少言闲静少言五柳先生传(译文)这位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别号。他悠闲安静,沉默寡言,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过分下功夫;每当读书有了心得,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特别喜好喝酒,但因家里贫穷,不能常常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就准备好酒邀请他去喝酒;他一去便喝个尽兴,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醉了便离去,并不在乎客套,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家中空荡无物,房屋破旧,遮不住风吹日晒,粗布短衣穿破了补了再穿,盛饭的竹筒、水瓢常常空着,但他却安然自在。他经常写诗作文,自我陶醉,也颇能表达自己的心态。得失全不放在心上,他愿意这样度过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说过这样的话:“不为贫贱焦虑忧愁,不热衷于富贵。”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饮酒赋诗,使自己心旷神怡,他是无怀氏的子民呢?还是葛天氏的子民呢?二、品读:二、品读:11、为什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