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导入语的精致课堂导入语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奠定了一堂课的基调,开启了整节课的内容,是对后面的课堂内容必不可少的铺垫。它的有效在于能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引入课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介绍任公先生演讲的导入语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然后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喔”,启超先生通过幽默、谦逊又自负的语言和有趣的肢体语言,以看似随意却极精致的导入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以至于很多年后梁实秋先生还清晰地记得这个场景,可见导入语的有效是很有意义的。所以精心设计精致的导入语就是每节课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导入语的“精”首先要短小精悍,不可冗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为宜,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导入语的“精”还要精心打造,既不可以太简单随意,千篇一律,不同的文体、文章应该有鲜明的特色,或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或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也不可以太华丽,太震撼,导致教师的形象太突出,以致课堂的主客体颠倒了。譬如有的老师在教诗歌时导入语安排的是教师自己的精彩的朗诵,固然可以获得学生的喝彩,但是课堂的主体成了教师,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必然影响接下来学生的表现。导入语的“致”首先要别致讲究,除了前面提到的讲究不同文章,还要讲究教师的肢体语言,甚至是服饰,这些其实也是很能拉近师生关系的细节,从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就在下面观察老师的言行举止服饰,教师的讲究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注。但是导入语的讲究要自然,不可矫揉造作地生硬表演,反而会让学生反感,所以要做到看似随意却是精致,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推敲,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假以时日必能做到自然的精致。其次,导入语的“致”还要致用,要能够很好地引出接着的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做好铺垫。如有老师在上《我与地坛》时以史铁生的一件关于这篇文章是登在小说专栏还是散文专栏的轶事,来引起这篇散文表现的真情实感;有老师幽默地介绍自己的姓名的讲究,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来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的气氛;有老师以自己写的一段生动精炼的对于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描写,来凸显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独特形象;有老师用提问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这些精致的导入语再加上老师们丰富的肢体语言,都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很有效地导入了课堂的教与学。所以导入语要精致,要短小精悍,精心打造,要别致讲究,每一课都有不同的讲究,既讲究语言的组织,也讲究肢体语言,甚至讲究服饰的搭配,要致用有效。贵阳一中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