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4.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1、过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你们看:2、(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3、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指导读好:肥肥的看看这幅图,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说吗?(美、可爱……)你读出蝉虫的美丽、可爱吗?指名读。4、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5、课件显示: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6、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三、扣题披文,感悟奇特。1、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看它的变化吧!(学生自由读书)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2、课件显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3、下面让我们默默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也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5-6分钟)4、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明白吗?5、交流:脱壳时:⑴背的变化:(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2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从“立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⑵保护甲颜色的变化:(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我觉得它简直是会某种魔术的魔法师。)⑶头钻出来的情景:我从“钻”字感觉,金蝉非常调皮、灵活。)⑷尾出来的情景:课件显示:你圈画出蝉虫此时的动作了吗?你看,一抖,一伸,腾空向后仰去,又向前扑来,再一抓,一抽,蝉尾就出来了。小作者扣住这些动作,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蝉尾出壳图。同学们,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只是蝉虫,那么通过评读、细读这些动词,你觉得这里的蝉虫像什么呢?(孩子、运动员、舞蹈家)师激情引读: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出示(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兴奋、高兴呢?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到:(找一位同学,捧着书读)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你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受?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再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齐读)⑸终于出来了!师引读: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蝉儿是有灵性的,那你知道此时的它在想什么吗?请大家结合老师提供给你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