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受到广大粮食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在粮食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特别是在国家食品安全频繁出现事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情况下,应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进行新的认识。但就质量检测的现状来看,县级及其以下的粮食企业检化验人员流失严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粮食行业内部必须建立完善检化验工作,以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现阶段强化质量检测工作意义重大:它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的需要;是确保粮食安全(供应、储存、品质)的需要;是经营主体平等竞争的需要;是解决贸易争端的需要;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为此,应从多方面加强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自上而下建立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网络,充实培训技术人员,完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强化监测、仲裁社会职能。长期以来,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在粮油购、销、调、存、加诸环节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受到广大粮食工作者的普遍重视。随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全面放开,我国粮食行业已经迈入全面市场化的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粮食行业也将和其他行业一起实现与国际规则、国际市场对接,全面进入国际化的轨道。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作一个新的认识。一、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现状从行业总体来看,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或者说严重脱节现象。地(市)级以上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中心化验室、粮食大专院校的教研化验室和较大型国家粮食储备库化验室,其完备状况尚好。而作为粮食流转的物质承担者——县(市)级粮食主管部门及粮食企业其检化验工作的状况令人堪忧。一是人才流失短缺。现有检化验人员大都毕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粮食专业学校,且主要分布在县(市)级粮食中心化验室,基层粮食企业检验人员几乎没有,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检化验人员,充其量能做一些水分、杂质等基础性的检验项目,第1页共8页有的甚至只能靠手摸、牙咬等感官。很大一部分粮食专业毕业生或因为企业效益不好,或因为企业人员分流而脱离粮食行业。从粮食行业人员的总体构成来看,从事检化验工作的人员可谓凤毛麟角,比例仅为1%左右。二是检化验设备陈旧短缺。现有化验设备绝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上级粮食主管部门下拨的,近十几年来,由于有的单位对检化验工作重视不够,或因资金短缺,新设备添臵的很少,大部分粮食企业检验设备仅限于天平、容重器、快速水分测定仪“老三样”,离一个标准检化验室所应有的规模相去甚远。三是检测技术落后。较之其他行业来说,粮食行业的质量检测技术,在引进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的步子迈得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县级及粮食基层企业运用的都还是国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水平,有的甚至是前苏联时期引进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有的项目耗时长且操作复杂,有的项目如有机磷、有机氯的检出等仅能做出一些定性分析,至于粮食产品的营养结构分析、转基因粮食鉴定等更是望尘莫及,一些常规仪器检验项目其数值与标准做法相比误差较大。四是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普遍认为质量检测工作仅为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只不过是定等作价的基础而已。特别是一些基层企业仅满足于老经验指导下的感官鉴定,对于仪器测定认为不方便,而当买卖双方发生质量争议时因无原始检化验凭据,解决争议时就无法决断,最后只好闹到主管局或法院,对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所蕴涵的监测社会粮食流通、仲裁贸易争议等作用认识较浅,其观念与新形势下的粮食行业管理不相适应。五是一些市一级粮食专业检测机构名存实亡,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缺乏,人员编制数严重不足。2007年国家粮食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批市一级以上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网络,但仍然有部分机构的条件达不到国家粮食局的要求,主要问题还是人员编制数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当地政府不够重视等…第2页共8页…二、粮食行业质量检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国家对商品的质量问题十分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质量技术监督局等行政组织,负责对全社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