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入教学浅析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而且课堂新课导入也是语文教师通常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为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奠定基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闪光点。一、音乐熏陶,视听共享,多维思考音乐是美妙的,音乐能让思想混沌的人变得清醒起来;能使哀伤的心变得富有生机起来。在语文教学中,音乐的有效运用还能让学生集中所有注意力,并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用音乐导入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授《二泉映月的产生》时,导入时,就可以这样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听一曲二胡曲,请大家先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实践证明,效果非常不错,学生既听得认真,还问了很多问题比如:这是什么曲子?作者是谁呢?怎么创作出来的呢?这些问题也正是需要学生探究的,学生自然也就能很快进入到文本的情景之中,对课文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二、从旧知识导入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在讲授新知之前,复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尤其是那些和新知识联系密切的旧知识进行有效概括,从中找到新旧知之间的联系点,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不陌生,进而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分析《海底世界》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美丽的南沙群岛》和《赶海》,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对大海的感受,可以吗?”在学生回答后再顺势提出:“海边、海滩可真美、真好玩呀,你们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的注意力由海边、海滩到海底世界转移,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他们想要了解海底世界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将有关大海的课文编成系列,系统学习。三、介绍作者导入法教师在讲解那些大作家的作品前,为调动积极性,可先从介绍作者的资料入手引出本课,先从作者到作品导入,顺理成章,且引入自然,这里以《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为例子:师: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作家,从事创作是一件非常刻苦的工作。这些大家们的创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思考,进而再咬文嚼字,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技巧,才取得今天惊人的成就,其中,法国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1850—1893)就是杰出的例子。作者早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来也在政府部分担任过文职,因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作者一开始学写小说时,就非常谦虚地向当时的文学前辈求教,其中,给作者带来最大帮助的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这位名师先是指导作者莫泊桑先从练习观察着手既要求写形,而且还要求传神。莫泊桑在语言上也是非常刻苦磨练,不管描写什么,都坚持去寻找那“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刚开始的时候作者苦练本领,默默无闻。但是,30岁是作者的一个转折点(1880年),他写出来的稿子已经堆成一人高了。而且就在这一年,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给文坛带来了一场“地震”。所以,工夫不负有心人,作者随之也从一人高的稿子堆中站了起来,逐渐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作者完成的小说内容都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残酷的社会现实。其中,《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而且也是作者短篇小说中的珍品,历来都脍炙人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而且学习这篇文章既有现实意义,也能从中学习一些生活常识。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学生也会听的津津有味,教学起来也就非常简单了。四、游戏导入法俗话说的好:“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玩”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性格特点,利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导入新课,将学生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都能在学习时更开心愉快,自然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进而再达到寓教寓乐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称象》这一课时。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先准备如下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与一堆石子和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等。当学生通读完课文后,再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也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亲自去做一做、实验一下。《称象》这篇文章涉及到物理原理,小学生抽象思维较薄弱,如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