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整体结构的立体裁剪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褶饰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培养学生服装创意与设计能力。二、教学内容提要1、服装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2、礼服的立体裁剪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创意装的设计、造型及制作的能力;各种装饰手法的应用与协调。2.解决方法:实际操作练习。四、课时安排16学时五、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实际操作六、教学内容第一节服装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1褶饰立体造型法褶饰是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经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加工,使面料产生各种形式和效果的褶纹,以此增添服装的生动感、韵律感和美感。褶纹的形成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由于面料的受力方向、位置、大小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多种状态的褶纹,我们按其表现特征划分为叠褶、垂坠褶、波浪褶、活褶、抽褶、堆褶等形式。1.1叠褶1.1.1叠褶及特征以点或线为单位起褶,是面料集聚收缩所形成丰富、舒展、连续不断的纹理状态。叠褶往往体现服装设计“线”的效果,适用于服装主要部位的装饰。1.1.2基本褶纹制作方法1、左手捏住布料的顶角A点,右手取任意长度B点。2、以A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折出1/4圆的褶纹(也可在布边的中部任意选取A点,则折出相当半个圆的褶纹。褶量比取端点褶量多一倍)。3、调整好褶纹的分量与方向。4、将做好的叠褶放于模型的肩到肋部。5、肩部后垂的布料做叠褶,用针或绳固定。肩前部垂下的布料同样做出叠褶,固定。6、将两个叠褶固定于肩上,调整出优雅的褶纹,注意强调与保留。1.2垂坠褶1.2.1垂坠褶及特征在两个单位之间起褶(或两点之间、或两线之间、或一点一线之间),形成疏密变化的曲线(或曲面)褶纹,具有自然垂落、柔和流畅、优雅华丽的纹理状态。适用于胸、背、腰、腿、袖山等部位的设计与装饰,是服装与展示设计中应用最多的褶纹之一。1.2.2基本褶纹制作方法1.3波浪褶1.3.1波浪褶及特征点、线均可作为起褶单位,另一边缘呈波浪起伏、轻盈奔放、自由流动的纹理状态。波浪褶主要利用面料斜纱的特点及内外圈边长差数,外圈长出的布量形成波浪式褶纹,其褶纹随着内外圈边长差数的大小而变化,差数越大,褶纹越多,反之亦然。适用于各部位的饰边及圆形裙使用。1.3.2基本褶纹制作方法1、取一块布料,从任一边缘向中心或任意位置挖空一内圈,内圈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部分圆形、不规则圆形,还可以是螺旋形曲线。布料的外圈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其内圈边长一般与相接合部位的长度相等,但有时为了强化褶纹也可长于相结合部位的长度。外圈的边长远大于内圈的边长,内外圈之间是波浪褶的宽度,其大小、宽窄、形状可自行设计。2、将褶纹展开并与部位组装,由于受重力与内外弧线长度差的影响,自然成现波浪形褶纹。3、波纹的大小、疏密可以调整。一般外圈形成波峰处,可以略提对应该处内圈的边缘部分。1.4抽褶1.4.1抽褶及特征线、面均可作为起褶单位,通过对布料的反复(无规律地)折叠、收紧,呈现出收缩效果的褶纹。它有别于用针拱缝后再抽紧缝线形成的褶纹,这种褶纹具有较强的浮雕效果,生动活泼,丰富多变,适用于主要部位的强调和展示设计。1.4.2基本褶纹制作方法1.5堆褶1.5.1堆褶及特征在面单位内起褶,把布料从多个不同方向进行堆积与挤压,呈现出疏密、明暗、起伏、生动的纹理状态,具有较强的立体造型效果。适用于各部位的强调和夸张。1.5.2基本褶纹制作方法2缝饰立体造型法2.1缝饰及特征缝饰是以布料本身为主体,在其反面(个别也在布料的正面,但区别于绣饰)选用某种图案,通过手工(或机器)缩缝,形成各种凹凸起伏、柔软细腻、生动活泼的褶皱效果。其纹理感观精彩夺目,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其它装饰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由于图案大小及连续性的变化,点的组合方式与缝线的手法变换,使其风格各异、韵味不同,但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适用于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点缀与装饰。2.2缝饰的种类与制作方法2.2.1无规律缝饰1、图案设计:可随机的、自由的绘制曲线,可相互交叉、环绕、向任意方向流动。2、制作方法:演示。2.2.2有规律缝饰1、图案设计:有规律缩缝的图案是按某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