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VIP免费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_第1页
1/7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_第2页
2/7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_第3页
3/7
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单位:炉山镇中心幼儿园姓名:林江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教育好比人生大厦的基础,基础打的牢不牢固与否,以及打成什么样的基础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来如何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蒙学经历了两多千的提炼,是倍受儿童喜爱的启蒙教材。对于幼儿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树立远大志向、增长幼儿的知识及拓展幼儿的思维,有较强的辅助作用。开展传统蒙学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传统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词:幼儿教育蒙学辅助作用礼仪教育“孝亲”教育立志教育导向发展“蒙学”即启蒙之学,亦称“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蒙学基于一个朴素而基本的预设,即教育可以去除蒙蔽,恢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教人懂得如何做人。传统蒙学,融大道理于易懂,汇为人处世于通俗,且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道德启蒙、习惯培养,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教育功能;对于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奋发向上的意志,很有帮助。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即使是远离幼儿之后,我们也一直保有早年的生活经验,并成为塑造我们性格和气质的关键要素;即使我们没有察知,在意识上遗忘了,它依然强有力地被保留在潜意识里,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既而幼儿教育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开端,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着幼儿个人与社会的美好未来。从而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围和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需要成人更多的关怀、接纳、尊重、激励,需要更高标准的教育水准及教育模式。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终身享受它的利息。”一个人一旦养成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反之则终身受害。因此,幼儿道德养成教育从小抓起,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我国历代蒙学教育家所共识,给当代幼儿道德教育实施与开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一、礼仪教育为基石传统蒙学,十分强调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对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饮食起居,都有具体的礼仪规范和要求。可见,古代蒙学教育家都重视倡导对儿童的礼仪教育。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主张通过儿童习礼,使之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端正生活态度,讲究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对父母师长的尊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达成孝父母,尊兄长的典范。幼儿阶段道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引导,使幼儿接受一定的社会习惯,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转换,即“由他律到自律”。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合理吸收我国传统蒙学教育的有益因素,积极组织、合理设计幼儿学生参加各种仪式活动,如加入正面教育与盛大节日活动,通过仪式活动使幼儿从小体验礼仪的庄重感和神圣感。二、“孝亲”教育为契机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宗亲、宗族、宗法体制以传统伦理道德为纽带,人伦纲常成为道德的核心,“孝亲”观念也成为人伦纲常的中心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孝亲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所倡导的行为美德。“百行孝为先”,《三字经》有“首孝弟,次见闻”。《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可见,子女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所在。孝是德之本,是一切教化的根本和起点。对幼儿进行“孝亲”教育,是幼儿情感陶冶、道德升华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因此,“孝亲”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孝德,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比如,利用各种节日,让孩子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林江《浅谈传统蒙学对幼儿教育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