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寻根》说课稿瓯北二小翁晓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让我们来寻根》,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设计理念、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大块来来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让我们来寻根》是苏教版课标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第一课,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和其他三课紧密相连。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古化石了解了人类从元谋人到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进化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炎黄二帝的有关事迹。二、说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团队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知道先民们的生活情景,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情感目标:通过“当小解说员”、“穿越时空体验先民的生活”、“学炎帝尝草药”、“祭拜祖先”、“歌唱《龙的传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说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知道先民们的生活情景,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三、说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主要要体现生活性和活动性。实施有效的活动化教学,是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团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设计出突显实效性、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活动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生活。四、说设计理念历史类品德课,除了历史事件和看法之外,还要有什么?当然就是价值的引导,情感的激发,否则就是历史课,而不是品德课了。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们入情!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枯燥历史知识中脱离出来,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对自己的祖国有着一种深厚的、真挚的感情。我们采用活动化教学,用活动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也使学生的兴趣盎然,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五、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从海外到国内,从远古到现在,因此在上本节课我们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方面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制作课件,活动用的营员证。学生方面课前主要是收集炎黄二帝的资料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活动:一、赤子寻根,激趣导入(2分钟)1、学生的身份转化为来自异国他乡的“华裔少年”,大家共同加入青少年“寻根之旅”冬令营。2、通过画外音揭题,板书“寻根”。(此环节这样设计有这样两个目的:进行身份的转换,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贴切课题。为开展之后的教学活动创设了合情合理的情境。)二、追根溯源,步步精心(30分钟)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活动进行贯穿,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活动:活动一:博物馆里当解说:营员通过自主阅读观察,独立解说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以及中华民族从元谋人到北京人再到山顶洞人的进化过程,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当解说介绍有关人类进化的知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活动二:穿越时空,体验生活。(此环节以穿越为主线把几个活动在情境中串联起来,活动方式新颖、时尚)1、几十万年前:老师以采访的形式了解到了先民的生活情况:打造石器、刮制骨器、采集果实和捕捉野兽、钻木取火。其中,围绕“火”重点讨论火的发现和火的作用。配合视频,随着老师语调升高,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所谓“寓教于乐”,此环节让学生逐渐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更能切身体会劳动生活的欢欣鼓舞。)2、6000年前:交流课前资料,再谈先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改善。(让学生体会初步萌芽的社会文明。)3、穿越归来:走近炎黄二帝:学生阅读并交流教材和课前资料,了解他们为人类在医学、建筑、农业、历法等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通过一个学生模拟炎帝“尝百草”,更加深刻地体会祖先的勇敢奉献精神。再借助神话故事感受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从而学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