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顺序结构建设中学葛志强一、教学目标1.通过邮件收发过程分析,理解顺序结构的基本特点2.理解顺序结构、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赋值语句等基本概念3.通过“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学会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感受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规范的程序设计习惯。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常用函数、赋值语句。教学难点:数据类型的转换;赋值语句的执行过程。三、教学准备1.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VB6.0.2.求圆面积的程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四、建议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依据(一)引入课题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这种事物的反应到程序设计上,就是一种顺序结构。比如第一节课我们讲的饮料交换问题,打电话程序等等,那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按顺序下来的事情?激发兴趣,引入所学(二)新课教授老师:那什么是顺序结构?比如正常的网上发送邮件,总共七步。让学生先发送一份电子邮件给内部服务器。让学生体验一下顺序结构。请同学们用流程图表示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开动脑筋:实际生活中还有顺序结构的例子吗?请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进行设置。这是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锻炼机会,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顺序结构的程序实例1、任务分析已知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设计界面3、编写代码学生:操作、实践可先让学生尝试一下程序效果,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用顺序结构解决该问题的过程,明确程序中需要用到的变量及其数据类型。上述算法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搭建界面,设置对象属性。重点解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引入Val函数和Str函数,在输入和输出问题中,如何正确使用Val函数和Str函数是一个难点(三)拓展练习评价修正使用程序设计求圆的面积。学生尝试完成。让学生尝试编写程序,如果三条边的输入都没有使用Val函数的话,在计算p=(a+b+c)/2时,a+b+c实际上是文本相连,最后的面积运算结果会很大,产生错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典型错误,启发学生思考、寻找问题所在最后总结出赋值语句的两种形式:变量名=表达式或者对象名.属性名=表达式。总结提升本实例的程序只是一个半成品,可以引导学生输入不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而程序仍然计算了面积,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为一下节课分支结构的学习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