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这节课了解稻米的生长过程。2、体验、了解和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知道米饭来之不易。1、搜集有关“米从哪里来”的图片。2、《农民和大米》故事。1.向幼儿提问:·米可以做什么好吃的东西?·稻谷去了壳就是米,那么稻谷是谁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吗?春天一到,农民便开始种植,这些工作十分忙碌和辛苦。农民先要把田里的泥土翻松,然后播撒种子。等种子长成了秧苗,农民便把秧苗插到另一块田里,稻苗一天一天地长大,农民还要经常给稻苗施肥、除虫。田里的稻子就会很快的成熟了。农民也很高兴地把稻子收割下来。大米形成过程:松土—稻谷-发秧(秧苗)-插秧(农民辛苦一颗一颗的播种)-收割(农民一点一点的收割)-打稻(农民手工完成)-晒稻米(农民辛苦的一天一天晒稻米)—脱壳(农民手动通过机器完成)-大米(大米形成了)·你知道农民的工作吗?(翻松泥士、播种、插秧、施肥、除虫、收割等。)·(教师总结“农民的工作真辛苦,我们要感谢他们,珍惜米饭”。)幼儿扮演农民,引导幼儿表现出农民的工作。·扮农民的幼儿先出场,弯腰插秧。·幼儿进餐时,引导幼儿观察做熟了的米,闻一闻味道,说一说吃起来的感觉。·提醒幼儿进餐的姿势,注意不掉饭菜,爱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