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插上探索的翅膀——谈如何开展幼儿的科学活动摘要:《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生活,创造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关键词:猜测、科学探究、体验、实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科学探索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胆做出猜测。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实习期间我上了一节科学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感知、去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我上课的名字叫《沉浮》,教案修改了好几次,流程很熟悉,教学材料准备充分,我很期待上课!中午一进教室我就开始擦黑板,然后把所带物品一一用粉笔写在黑板上,总共八样:小石块、木块、橡皮、小刀、铁钉、硬币、钥匙、瓶盖。写好之后依次把东西摆在黑板上,说:“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开始上课了,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举手回答。”然后全班安静下来,认真看着我眼前桌子上的物品。我随手指了一个小朋友回答。她说:“有小石块、木块、小刀、橡皮、钥匙、硬币、钉子、瓶盖。”小朋友们都踊跃回答,大胆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很高兴,夸奖他们说:“你们真棒,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看看你们是不是都猜对了!”他们听了很兴奋。其实,不止是课堂教学,在吃饭或睡午觉时,幼儿问我一些有关科学的问题,我都鼓励他们大胆猜测,有时他们会问:老师,冰化了之后是不是会变成水?蚯蚓从中间断成两半,会不会再长出来?这时我就会说:你先自己猜猜看,待会我们一起做实验。幼儿就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二)幼儿体验、实践操作得出真理我国伟大领袖、思想家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实践出真知。外国著名科学家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切都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孩子人生起点的第一任老师、开启他们智慧之门的引路人,更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亲自体验、动手操作得出答案或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实验。所以在教学中,我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紧接着要做实验验证结果,孩子们一听说做实验,都特别兴奋,积极配合。因为他们也想知道他们的猜想对不对。于是我接着说:“这些啊,都是小朋友猜测的,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下面我们来一起做实验。我看谁最安静,我找谁来做。3…2…1…坐好了。杨默,你上来,把小石块放进水里,看看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的?然后把结果告诉大家。”他就把小石块放入试验杯里,看着小石块慢慢沉下去,大声欢呼:“老师,我猜对了,石块是沉下去的,它是沉下去的!”我很高兴地说:“你真棒,回去吧!”这时小朋友踊跃举手,迫不及待地想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我依次找小朋友上来做实验,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去解决疑问,得出结果。有些小朋友的猜想和正确结果是一样的,他就很兴奋;有些小朋友的猜测和正确结果不一样,他就自己独立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实在想不明白就去询问老师。老师也乐于解答困惑。(三)认真对待科学探究,发展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在幼儿园里,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幼儿通过集体,更多的是小组活动的形式,经历从“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动手实践、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幼儿真正经历探究、体验探究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