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每天一记(25):美得心醉,毁得心碎VIP免费

每天一记(25):美得心醉,毁得心碎_第1页
1/2
每天一记(25):美得心醉,毁得心碎_第2页
2/2
每天一记(25):美得心醉,毁得心碎读王崧舟的《节奏,成就名园悲歌》有感这两天在地铁上再次细细地研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节奏,成就名园悲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与品悟》。王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课堂设计别出心裁,课堂情感洗练浓烈,课堂结构有张有弛,课堂节奏抑扬顿挫,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被王老师牵引着,或痛惜,或惊叹,或耻辱,或仇恨,或自强。在王老师的课堂里享受了一次精神上的盛宴。这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读写课题——感受一种悲怆。导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王老师开门见山,读题入课。让孩子们举起手,恭恭敬敬地书写:“圆”是“圆满无缺”的,“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国和法国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这样的导入明朴实巧,貌淡实浓。这几句看似简简单单,却包含了圆明园的取名由来。圆明园之名取意于雍正皇帝的法号“圆明”。“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圆明园是清朝整整两个世纪倾全国之力而建造的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课但是这样宛若梦境的“亚洲文明的剪影”却被英法两个强盗毁灭了。先扬后抑,使课堂的一开端就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无言的悲怆。为整堂课奠定了悲怆的情感基调。第二部分是首尾关照——凸显一份悲情。王老师引领学生抓住第一段中两个“不可估量”,从这两个词的内容,释义,情感这几个方面,层层推进,一唱三叹:祖国文化的损失不可估量,世界文化的损失不可估量,每个人心中的悲怆之情不可估量。此时,课堂情感与氛围变得更加沉重与压抑。此后,王老师直接跳过课文中间文本,直指最后一段的“化为灰烬”。将课堂的沉重与压抑引领到学生不能承受之重,将悲怆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王老师这种抓住一词一唱三叹的教学能力是建立在对文本的高超的解读能力上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就可以成功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要学习王老师的这种艺术,唯有多看书,多积累,多修炼。第三部分是以乐衬哀——畅游一处梦境。前面王老师已将“抑”铺垫好了,这时候该“扬”了。王老师整体关照圆明园,将文中的“宏伟建筑”,“珍贵文物”,“举世闻名”等关键词一一拈出,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美丽辉煌,绝世之美。然后,局部赏玩,局部感受,从细节感叹圆明园如梦似幻的绝美境界。巧妙的是王老师将课文中的七个“有”一一圈出后,又引导学生说出还有无数个“有”,让学生惊叹圆明园说不尽道不完的美。最后,整体呈现圆明园,通过课件播放圆明园全景图,配乐朗诵文中的重点语句,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绝世壮美的想象世界,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到此,学生已经忘却了之前的悲怆,沉醉在了圆明园的辉煌璀璨之中。第四部分是梦碎书恨——接过一份沉重。当课堂的气氛与情感被一次又一次地扬起来,及至扬到学生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圆明园的毁灭,沉醉在圆明园的壮美之中。震撼之“顿”陡然出现。王老师说“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最珍贵、最精美的皇家园林,被后人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大火中被化——为——灰——烬。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这一切都消失了,早已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灰烬了。”从七个“有”到无数个“有”,再到没有,再到化为灰烬,巨大的落差,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美得心醉,毁得心碎。课堂的情感与节奏的巨大的张力紧紧地抓住了每一个人,让人悲怆,让人痛惜,让人惊叹,让人屈辱,让人惕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每天一记(25):美得心醉,毁得心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