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及苏联解体的原因。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史证:通过阅读关于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产生的原因。引入史料,学生分析阅读史料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4.历史解释:知道冷战的含义与表现。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认识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学科德育通过对冷战中典型事件的学习,了解到大国之间互动、对抗对整个国际秩序的影响,认识到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感受当前国际秩序呈现的多极化趋势,尊重差异。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18课内容。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本课通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三方面内容,展现了美苏两国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峙,美苏争霸的历程,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出现的战争危险和最终较量的结果,凸显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学情分析整体优势:①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对于初中来说有较大的提高,对历史现象有了一定的思考,学习积极性整体较高,对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等冷战事件,对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存在不足:学生难以把握冷战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冷战的特征等教学重难点,对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思考和理解,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部分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全面思考和深入理解。学习目标1.认识冷战的原因、表现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重点冷战的原因和表现学习难点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核心问题设计1、冷战的含义?2、冷战的原因?3、冷战的表现(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2)、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理解?4、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多级力量成长有哪些表现?5、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教师活动}:美苏两国在二战中携手相助,是对抗法西斯的亲密战友,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举杯相庆,而就在此时美国驻苏联参赞却说:“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那么前一个“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二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冷战)什么是冷战?为什么会出现冷战?冷战给这个世界究竟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所起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正题,易简短巧妙、悬疑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