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在学数学过程中轻松、自由地探索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要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玩中学习,就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亲自尝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1、创设情境我们在进行环境布置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数、形、序溶入其中,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用美丽多彩的图案表现出来,使数学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如玩具柜上的边上,贴上与实物相对应的标记或点卡;种植植物用的瓶子上编号窗框上钉上线,穿上一些瓶盖,让幼儿练习数数,或让幼儿按颜色、大小等进行有规律的“穿珠”排序。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学,体验数学的变化,从而积累更为丰富的数学经验。2、自由操作在明确了操作目的的前提下,让幼儿围绕老师的问题进行各种操作,应注重对幼儿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因此,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探索,使他能完成学习任务。操作活动时间不能只以完成任务快的幼儿为准,应顾及速度慢的幼儿,适当延长操作时间并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如上课时间不够,则可利用区角活动时间或其他时间让他们再次操作,使他们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或数学关系。3、教师参与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又是教师指导幼儿学数学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教师的引导不能代替幼儿的操作,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因此教师在参与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以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来感染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