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账单》说课稿徐桂香一、说教材《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友情,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为主题而展开。《妈妈的账单》属记叙文题材。写了一个叫彼得的德国小男孩做完家务事向妈妈索取劳动报酬,开出了一份总额为“60”芬尼的账单。当小彼得如愿以偿得到报酬时,也收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总额为“0”,这份特殊的账单让小彼得感到羞愧万分,主动把报酬退还。课文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无价,孩子在亲情的感召下健康成长。课文的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我认为平实的语言中透露着亲情的可贵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理解妈妈给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3通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回报父母,学会对父母感恩。课文共分19个自然段,整个故事环节以两份账单连接而成,文中的妈妈未说一句话让儿子主动退还报酬,文中对小男孩彼得也没有语言描写,却让小彼得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因此结合课文特点我把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重点。其中妈妈的账单内容特殊,母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理解妈妈帐单的含义作为文章的难点,同时也是文中的重点。关于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阐述说明。三、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引导点拨法,提问谈话法,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通过读而体验,通过自身体验而畅谈感受,通过心理感受而致力于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而展开。(一)导入新课我通过出示两份账单,谈话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课文1.检查字词,理解芬尼、款项、商人的意思。2.品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抓重点词语,从彼得的神态、动作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3.品读第一份账单教师出示第一份账单。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账单,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继而提问:从这份账单中看出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预设学生会回答出“听话、懂事、爱劳动”等答案。教师给予肯定后引导:既然彼得这么听话为什么给妈妈开出这样一份账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学生读完后教师引读。找出答案: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受家庭的耳濡目染,认为干家务活向妈妈索取报酬是理所当然的4.品读第二份账单(文章重点,难点)问题一:通过预习说一说小彼得索要报酬的愿望实现了吗?问题二:在愿望得以实现的同时还得到了什么?待学生答出后,教师出示第二份账单,即妈妈的账单(补充课题:“妈妈的““妈妈”)问题三:对比两份账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回答“彼得写了60芬尼,妈妈写了0芬尼”。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芬尼60芬尼)问题四:妈妈的账单上没有一件件具体的事,但是十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事。结合自己的经历想一想,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彼得的?(预设:学生回答妈妈给彼做出可口的饭菜,让他上学注意安全、生病时会照顾他等等)教师引导: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还有彼得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答案,师生交流。学生读:《母亲的工资》这篇课文,体会妈妈的账单应该是多少钱?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十年中妈妈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可贵的青春年华,这笔钱怎么能算的清呢?妈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请说一说妈妈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学生回答后,(板书:无声、无价)在这里我会穿插5.12地震中妈妈在去世前给自己的孩子编写短信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多么伟大、无私。最后师生合作饱含深情的朗读这份无价、无私的账单。让学生感受母爱之伟大,体会母爱是不需要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