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科大附中小学部陈玮玮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谈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在书上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标注在空白处。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噫!天负我,吾力殚矣!”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吾手尚在,宁遂已乎!”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词、句,想象谈迁重新编写《国榷》的画面,谈谈你的感受。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轶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让你感动的画面吧!也许,在寒冬腊月的某一天,谈迁为了寻访一位重要的人物,毅然离开了家……也许,天气突变,狂风夹着暴雨向谈迁袭来……也许,谈迁重病缠身,躺在了病床上……也许,夜深人静了,他不顾一天的劳累,奋笔疾书……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蒋光宇信念是,能;信念是,能;信念是,能;……作业:1、推荐阅读《遗民史家——谈迁传》。2、积累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或故事,课下交流。3、继续完成片段描写,誊抄在《练习与测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