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高考备考冲刺策略考前20天政治科如何复习效果最好,本人整理了有关经验建议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整合基础知识高中政治由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个部分知识组成,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不同的部分,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经济部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如对于“农业”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从“是什么”(含义、分类),“为什么”(地位、作用、现状),“怎么办”(根本出路,我国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来加以整合。还可以将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结合,由点到面,最大限度地构建联系,例如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的签署这个热点,可以用哪些学过的《经济生活》知识去分析,可以用哪些《政治生活》知识去思考,符合哪些哲理,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还可以衍生到学科外,联系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地理中德国鲁尔工业区等相关内容,以此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有效整合时事热点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高考政治复习既要广泛关注社会热点,又不应陷入繁琐零碎的时事材料中,应该在比较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以突出重点,增强实效。首先,应深刻学习领会一年来党和国家一些重要会议的精神,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力解决和关注的问题。此外,今年普遍二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天津海港爆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均也是考生应注意的高频热点。其次,应将有内在联系的热点问题有效地整合成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热点专题。如实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热点问题可以整合为“宏观调控”专题。再次,把基础知识与热点复习有效结合起来,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知识带热点;二是以专题热点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效提高解题能力针对高考政治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生应强化三方面意识。一是提高审题能力。审题要仔细。先审设问: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性要求,是发散思维还是集中思维,要注意设问的考查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审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主题和关键词,要读懂材料(包括数据、图表、漫画)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二是合理构思与组织答案。要多层次、多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地思考和分析。要有效利用“三个点”:即教材点、材料点和时政点;要努力实现“三化”,即答案要点化、层次化、专业化(准确运用学科术语)。三是精选巧练、限时限量。考前练习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可把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政治试题系统地做一遍,也可以精选一些优秀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但都应注意练习后的总结和反思。在文综考试中,政治题一般放在最后,考生往往对时间掌控不好,出现前松后紧而影响成绩。为此,考生在最后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是必要的。选择题基本是一分钟一个,非选择题,一般一问限定在5~8分钟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