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黄陂区罗汉小学夏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所以课堂自主学习,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激励主体发展的兴趣(1)提供展示舞台。每一名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有希望被欣赏,被人肯定的心理,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提供机会和空间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评论、肯定学生的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永葆创新的热情。(2)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接受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沉闷、学生厌学。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创造性地尝试运用导学法、竞赛法、赏识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并举,方法和过程结合,让学生尝到了甜头,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用图、文、声、像、动、静、快、慢等效果创设情景,努力营造主体发展的氛围,给学生生动有趣的直观感受,让他们自主地进行体验性学习,为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主体性提供了优良的外部条件。2、营造主体探究的氛围(1)教学民主氛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强调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角色定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学民主是前提。①改变教师角色,体现民主。许多年来,“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成封建专制论的思想,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按教师的设想进行学习,将一己之意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课堂的沉闷,机械化和程序化,限制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展。柳斌同志讲:“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学生,还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就必须把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变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努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现在,老师的脸笑起来了,腰弯下来了,人走下来了,师生关系密切了。②改变学习方式,实现民主。“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关键。③开放教学目标。教师要端正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把自己的设计变成学生的选择,多问几个“你想学什么?”“你想弄懂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要求自主探究。④开放教学内容。课程是由教科书、教学材料、师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教师要明确学生是课程的主人,只有做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提和老师不同的问题,多问几个“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把你最喜欢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一听”……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主体发展的兴趣,创造鲜活的学习氛围。⑤开放教学时空。接受性学习中一问一答没有给学生提供批判、感悟、品味、体验的时间,强调循规蹈矩的座姿等,限制了师生、生生互动的空间,降低了主体发展的兴趣。开放时空,为学生提供思考、自省的时间,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为实现课堂民主提供保障,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⑥改变评价方式。过去老师“一锤定音”式的评价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今“你真行”“你讲得真好”“多么富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