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孔子孙子导入北京孔庙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返回老子老子塑像汉代帛书《道德经》战国楚墓出土的《老子》竹简返回老子像孔子问礼于老子画像石返回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宋刻本孔子孔子《论语》书影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于保守,看不惯春秋时期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希望复古。孔子的思想理念被继承下来,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2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孔子讲学图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编订《诗》、《书》、《春秋》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古代文化。孔子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学生的特长。着官服的孔子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孔子曾经是齐国贵族的家臣,并受到了齐景公的接见,回到鲁国后又曾担任司寇。《诗经》书影《周礼》书影孔子曾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被后世称为“六经”的典籍。《易经》书影《春秋》书影《尚书》宋刻本六经杏坛孔庙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为后世所建。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二十四孝——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论语》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曰:“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孔子邮票孔子杏坛讲学(邮票)孔子周游列国(邮票)孔子行教像(香港)位于纽约的孔子像返回孙子孙武《孙子兵法》竹简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兵法》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孙子兵法·篡卒》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孙子兵法·八阵》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孙子兵法·八阵》盈胜虚,径胜行,疾胜徐,众胜寡,逸胜劳。——《孙子兵法·积疏》返回宋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