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毕业班12月份理科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26分)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2.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依据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子且性状极相似3.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bc阶段B.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C.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4.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点相符的是()5.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B.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1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D.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6.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述的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D.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7.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结论正确的是()A.用NaHCO3溶液可一次鉴别出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NaAlO2溶液B.高锰酸钾试剂瓶内壁上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C.除去SO2中少量HCl,将其通入饱和的Na2SO3溶液D.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证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8.对如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一定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D.阴离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Y>Z>W10.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过Na2O2使其增重ag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14NaAB.将1molCl2通入到水中,则N(HClO)+N(Cl﹣)+N(ClO﹣)=2NA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2.24L的CH4中含有的CH﹣键数为0.4NA11.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2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22HbOcCOcHbCOcOc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1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航天服材质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等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有机合成材料B.煤中含有苯、二甲苯等,可以通过煤的干馏得到,并将它们分离C.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镁、溴等D.在海轮外壳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