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丘中心学校社会组九年级历史学科备课表课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主备人:吕学琴复备人: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运动中较为突出的是匈牙利改革;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2.过程与方法: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历史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重点重点:匈牙利改革。难点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活动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不但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而且对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酿成东欧剧变。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东欧国家的改革情况如何?2.匈牙利改革的原因、时间、内容及结果。3.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4.简述东欧剧变的过程及结果。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东欧国家的改革:(1)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2)目的:推动经济的发展。(3)概况: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4)结果:都成效不大。2.匈牙利改革:(1)原因:斯大林模式束缚了经济的发展(2)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3)内容: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在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4)结果: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但因70年代大量借外债,到80年代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3.东欧剧变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2)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3)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4)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4.(1)过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2)结果:①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地区冲突不断;②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③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为一。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1.匈牙利改革为什么不能取得很大的成效?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3.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4.东欧剧变的外因是什么?5.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背景: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并在苏联的支配或影响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1948年南斯拉夫因与苏联冲突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1962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退出阵营)。东欧国家走上苏联式社会主义道路,既有共同的背景,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共同的背景,它们都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并在苏联的支配或影响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所谓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苏联这一外部因素的介入程度有所差异。东欧各国在战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后,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通过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的国有化,摧毁了旧制度,然后,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到50年代初,东欧各国基本上都确立了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趋同于苏联的社会结构。由于除捷、德外的大部分东欧国家战前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战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运动对于推进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快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