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茶香四溢》金友仁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2.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教学过程1.情境导人。(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说说是什么颜色,闻一闻什么味道。想喝吗?(2)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2.初步交流。(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品,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发言。(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3.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①茶的历史有多久?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三国前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晋代出现茶的诗词。唐代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时期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现代茶具、包装精美,茶艺馆增多。a.茶叶的种类。茶叶一般:绿茶、红茶等。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b.茶叶的制作过程。主要是采摘、杀青、搓茶、干燥、包装等。c.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等这类饮茶器具。d.茶叶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