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②人或物毁坏。[看医生]①请医生看病。②看望医生。这种词汇上的多义是造成上述歧义的根本原因。(二)歧义研究的目的1.探究影响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的因素。2.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第六章歧义分析课前提问(1)什么叫非主谓句?(2)非主谓句有几种?(3)什么叫独词句?(4)什么叫无主句?(5)单句和短语的共同点?(6)短语和单句宏观上的差异有哪些?(7)什么叫歧异?(8)研究歧异现象有什么用?二.歧义的种类(一)同音造成的歧义大概由于汉字的缘故,汉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的同音词比较多。同音现象往往造成听者理解上的歧义。如:①吃这种药可以zhì癌。(治/致)②马上就要进行期zhōng考试了。(终/中)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他、它、她|的、地、得”等。由同音造成的歧义现象,只要写出来,就可以消除歧义,因为同音往往不同形。第六章歧义分析二.歧义的种类(二)同形造成的歧义这里的同形,指的是一些语言单位只是形体相同,而读音、意义都不同。在书面语当中,这种同形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可以造成歧义。如:①这树枝怎么会这样长?(zhǎng/cháng声母差异)②我说不好。(bu/bù轻声与否)二.歧义的种类(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之下都可以造成歧义。1.由实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①我叫他敲了三下。(允许/被)②小王走了三个小时了。(离开/行走)第六章歧义分析2.由虚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①我准备从上海去北京。(经过上海/从上海出发)②你给我写封信。(对、向/代替)③她梳着辫子呢。(动作进行:正在梳/状态持续:留着)③他不能说。(应该/能力/环境限制:病)二.歧义的种类(四)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一个词兼属于不同的词类情况下在语义个性上也往往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①大门没有锁。(锁1:名词/锁2:动词)第六章歧义分析②他听了这话,可不高兴了。(可1:语气词/可2:转折连词)二.歧义的种类(五)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1.定+中:一个定中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如:①看见的人有哪些?(动作+施事/动作+受事)②我们参观了一家“妇女理发店”。(施事+处所/受事+处所)2.动+宾:一个动宾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第六章歧义分析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如:①他总共切了五块肉。(动作+结果:把肉切成五块动作+受事:把五块肉切小)②那人刚才问谁?(动作+内容:问有关谁的事情动作+对象:向谁问)3.主+谓:一个主谓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有两种情况。(1)一些具有“服务”性质的动作行为动词语的主语有时既可以是施事,又可以是受事,从而造成歧义:第六章歧义分析他今天手术,不能来了。(施事+动作:他给人作手术受事+动作:给他作手术)(2)在特殊情况下,一些一般的人和事物也可以由于其主语语义角色的不确定而造成歧义:这个人恨死我了。(施事+行为:这个人恨我对象+行为:我恨这个人)4.联合短语A和B:一个联合短语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联合结构的内部的几个项目之间在语义上关系是有差异的:第六章歧义分析(1)有的是加和关系——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属于并列关系的A、B不能分列。如:(A+B)的C≠(A的C)+(B的C)(2)有的是可分列关系——在特定句法环境下,属于并列关系的A、B可以分列。如:(A+B)的C=(A的C)+(B的C)二.歧义的种类(六)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所谓结构层次不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