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融入一切,一切促进健康—青少年健康风险与防范的机遇和挑战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行动研究中心2016年6月“健康”是当今社会的“第一价值”,谁都知道“健康”对于个体、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千有万有不能有大病,千无万无不能无健康”和“健康是一,其余皆为零”这两句俗语想必无人不知。但问题在于:如此重要的价值,却落实得最不好。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种长期威胁人类健康与寿命的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然而,慢性非传染性的“文明病”及其危害却愈演愈烈,人们并没有因寿命的延长而增加多少“幸福感”。绪言:健康是人类的“第一价值”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非传染性疾病”占居主导地位的“疾病谱”。人的寿命是延长了,但“带病生存”的“非健康寿命”也随之变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大多数是病因多元、模糊的疾病,它的发生与人类的寿命延长(如各种退行性老年病)、营养富余(典型的如肥胖)、环境恶化(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生活方式不正确(糖尿病、近视等)、心理紧张(如抑郁症)、社会关系复杂(如性传播疾病)等因素高度相关,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多数是人为造成的。正因如此,人们才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文明病”或“社会性疾病”。“非健康寿命”=带病生存“慢病”主要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诸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糖尿病、肥胖、神经性疾病等。这类疾病,由于发病隐蔽,且不传染,患病时间长,人们容易对之疏忽和放松警惕。这类疾病所伴随的瘫痪、偏瘫、失明等病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不便与负担。由此看来:人类在疾病面前是十分幼稚的,当传染性疾病在疾病谱上占主导地位时,人们高度警惕、积极应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然而在寿命延长的“温水煮青蛙”环境中,人们却放松了警惕,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过程中把自己带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境地。社会越是现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比例也就越大,这是一种与“现代化”过程相伴而生的社会性流行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越来越大,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慢病=温水煮青蛙中国的慢病危机—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016.8.19~20•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5小时)。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习近平强调,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强调:一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二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三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四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五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